查看原文
其他

《狂热分子》:“这个时代似乎缺乏温和的理性”

读书组 传说公关
2024-09-01


《狂热分子》

作者:[美] 埃里克·霍弗

译者:梁永安

副标题:码头工人哲学家的沉思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8-04-01


本文配乐,请配合食用


作者埃里克·霍弗(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父母早逝,7岁失明,15岁奇迹复明,全靠自学成就一番学问。他待过贫民区、睡过流动失业散工收容所。前半生到处打零工,后半生成了一名码头搬运工。


霍弗长年从事码头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


本书作者:埃里克·霍弗


《狂热分子》是霍弗第一部且最著名的作品,主旨是分析群众运动的特质。生活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前有俄国共产革命、德国纳粹运动、意大利法西斯运动,后有亚、非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给了作者一些启发,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于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


本书主要是在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


乌合之众:

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除此之外,一个群体存在时,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在开篇中,作者便写道:

本书并不是一部权威性的教科书。它是一部思考之书,并不避讳提出一些片面的真理,因为有时片面的真理也可以开辟新的思路,帮助架构一些新的问题。


作者指出,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最低劣的成员决定人们总是用群体中最低劣的成员取样,来评价一个种族、国家或是任何群体。提到“粉丝”,大众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疯狂”、“脑残”这类贬义词。其实并不是每个粉丝群体中的成员都如此过激的,但这类粉丝的“迷惑行为”的确给大众留下了负面印象。


在一个国家中,重要角色分为两种:一种是政界、工商界、科学界的大人物;另一种则是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罪犯等。介于中间层的大多数人,也就是普通老百姓,通常作为旁观者,组成“沉默的大多数”。


1

潜在的皈依者

他们为什么会投身群众运动,成为狂热分子?


作者在书中提出“心怀不平者”最容易陷入群众运动,成为狂热分子。心怀不平者包括穷人、畸零人、极端自私的人和犯罪等。


不是所有底层民众都是潜在的皈依者,只有“新人”才会被失意刺痛。比如在有奴隶制度的社会中,会闹事的只有两种人:刚成为奴隶的人,和刚被解放的奴隶。刚被解放的奴隶会闹,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对突如其来的自由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去哪里、做什么。


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此外,他们特别容易有失意感,因为生活上的内在缺陷或是因外在环境失去对“自我”的信仰。一旦对“自我”感到厌烦,意识到自己的生活贫乏、无意义,即使当下所处的环境不坏,也很容易受到煽动。


这类人都有着大同小异的特征:他们独来独往,不属于任何集体,渴望依靠团体来掩盖自己的渺小和无意义的人生。


2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他们为什么会投身群众运动,成为狂热分子?


失意者的烦恼来源于意识到自我已经败坏到无药可救,于是渴望逃离自我,倾向于集体行动和自我牺牲。他们追求改变,憧憬革命改变原来的生活处境。但渴望改变其实只是人们投身群众运动的表面动机


他们投身于群众运动,是因为:


1

 对替代品的渴望

群众运动的追随者对自己的“现在”完全不尊重,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和“现在”已经无药可救,随时准备好将两者毁弃。多数都不会把自我改善当目标,他们要的是新生活,是重生。如果没有办法过新生活,他们就会渴望通过认同一件神圣集体事业去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以掩埋自认为毫无意义的自我因此,对于失意者,群众运动就是一种替代品。

向上滑动阅览


书中举了一个源自于作者生活中的观察:


在码头当搬运工的某一天,霍弗和一位被默认为能力最差的工人组队共事时,发现那位工人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却还一直去帮助别人。霍弗根据这个观察发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事要是值得管,他就会管自己的事;要是不值得管,他就会丢下自己的事,转而去管别人家的事”。意思也就是,当你做不好分内的事,别人会耻笑你,但当你帮别人时,就不会有人笑你了。


这个小观察是作者撰写群众运动心理学的基础。

 

这些行为看起来明明像在帮助别人,但其实是在拯救自己——用“感觉自己被需要”,去作为生活的意义。


不得不说的是,群众运动像是为罪犯量身打造的。出狱之后人生有了“污点”,他们去哪里都被标签。此时,罪犯们带着悔恨、带着悲愤走向群众运动,只为了“净化”、“洗涤”灵魂。尤其群众运动鼓吹的自我牺牲精神就像是个悔罪行为。

2

未得的东西

霍弗在考察促进自我牺牲方法的因素时发现,人们多数会愿意为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去死,但少有人会为了已经拥有的东西去死——渴望,而非拥有,才会使人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所有的梦想、愿景、奢望都是有力的武器和最实质的工具。失意者们会成为群众运动中的狂热分子,是因为自己有求而不得的东西,如有价值、有意义的自我。

电影《浪潮》


3

自由对失意感的加深作用

选择的自由让个人必须把失败的责任也一肩扛起,自由鼓励多种尝试,而这些都无可避免地会带来多样的失败,加深失意感。原先就失意的人们为了避免新的失败和失落,自愿把生活的主导权都交给那些喜欢计划、爱发号施令的人。因为无论结果如何,个人都不用负失败的责任。

电影《西力传》


作者提到“不会擅用脑子的人,自由会成为其负担”。也就是说,有脑子的人会思考,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但头脑不清楚,也不愿意动脑子的人,就会想着在别人的指挥下过日子,想要有人告诉他下一步该怎么走。这也是失意者加入群众运动的原因之一——他们都“不想努力了”。


所有形式的献身、效忠和自我抹杀的本质,都是攀附。攀附夸耀给我们渺小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所有东西。所以,失意者们对任何替代品的拥抱都是激烈且极端的,他们用赴死精神来证明、激励、催眠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


3


结语


这本《狂热分子》像是作者的随笔,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描述底层民众的心理。


历史告诉我们,当文明赖以建立得到的因素失去其威力时,它的解体总是由无意识的野蛮群体完成的。通过阅读《狂热分子》,我似乎更理解“乌合之众”为何狂热了——一个处于积极阶段的群众运动是由“忠实信徒”所控制的,而所谓的“忠实信徒”便是因各种原因失去“自我”、失去对“现在”希望的人们。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在他的一篇杂文《如何治愈狂热》中写道:“男人和女人都不是一个海岛,但每个人都是一个半岛。一半连着大陆,一半对着海洋;一半对着家庭、朋友、文化、传统、国家、民族、性别、语言和很多其他联系。而另一半想独自对着海洋。”


奥兹认为人性当中的一半是属于社会性,而一半属于自然性。社会性的一面要求人们服从政治、文化、等制约,遵循社会的运作法则,接受规训和教育,成为一名合适的社会中人;而自然性会不时跳出规训,朝向内心的自我前行、追求自由和舒展、对社会化的规训体现出排斥和批评,这部分恰是个体保持自我的重要依据。

 

“半岛”状态是人们最理想的状态——一半朝向外在的世界,另一半朝向自我的天地,既满足了社会化的必然需要,又体现了人之为人的自由意志。


人们为何陷入失意的沼泽?

因为缺失了坚固的大陆,走向虚无主义;

因为离开了海洋,丢掉了反思和审视的空间,变成人云亦云的小丑。


在思考自己从这本书得到了些什么时,我想起了前阵子引起网友热议的东莞图书馆留言农民工吴桂春先生。他说:“读书对我的生活实在帮助得不多,但对自己的言行和看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句话像是在证明了:

书读得越多,看世界的角度便越广。


吴桂春的留言


我们或许无法走入他人的世界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但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去拓展有限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少一些狂热主义,多一些相对主义、多元主义,成为一位宽容的人。


无论你是谁、在哪里,阅读皆是“一座可随身携带的庇护所”。


阅读可代替盲从,阅读让人有路可走。



参考文献列表:

[1] Amos Oz.Help Us to Divorce: Israel &Palestine : Between Right and Right[M].London:Vintage Books,2004.

[2] 唐蕾.阿摩司·奥兹治愈狂热的“良方”[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01):86-92.


主笔|张佳韵

排版|张佳韵、曹琛






本文作者




张佳韵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19级网络与新媒体本科生

"款款独行,才不致倾溢。"


本文配乐:Bon Iver- re: Stacks


Bon Iver是美国独立民谣歌手/作曲家Justin Vernon于2006年所创立乐团,团名Bon Iver取自于法文bon hiver的谐音,意思是美好的冬天,揭露出该团音乐的性质,静谧寒冷又哀伤。《re: Stacks》收录在专辑《For Emma, Forever Ago》。Justin Vernon的人生曾经在一瞬间跌到谷底,在孤独绝望之际,他回到家乡,在父亲的小屋中独自度过了一个冬天,并且在隐居的这段时间进行了创作。


关于那些困住我们的:改变从来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小心翼翼地努力才能摆脱(甚至有可能永远无法从其中摆脱)。但我们必须明白,有些东西若不去直接地面对它,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收好,然后跟他告别,所以必须要将它挖出来,然后直视它。


祝大家冬天好,每天都好。


上图为传说读书会管理人员微信二维码,欢迎大家扫码添加,并通过邀请方式加入传说读书会微信群


【往期热文推荐】



【重磅书评】
沉默的螺旋 | 规训与惩罚 | 幻影公众 | 鼠疫文化反哺 | 交往在云端 消失的地域 从莎草纸到互联网 | 童年的消逝 数字麦克卢汉   传播与社会影响 乡土中国 狂热分子  舆论 乌合之众 传播概念·Public Opinion
【公关资讯】
马保国 | 小米 | 杨超越 | 万豪 | 蛋壳公寓 | 乐华 | 大润发 | 网易严选
双十一 |茶颜悦色 | 周震南 | 朱一旦 | 江苏师大 | 杜蕾斯 | 上海名媛 | 萤火虫漫展 文章标题 | 极限挑战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 假扶贫 | 大数据杀熟 | 赵丽颖  拼多多 | 舒克贝塔 | 小米十周年 | 杨迪 美团 | 网抑云   Yamy | 315 | QQ用户冻结 | 麦当劳
【大咖讲座】仲佳伟 | 廖永红 | 左跃 | 徐茂利 | 王兵 | 刘云鹏 | 沈健梁玮豪 | 姐夫李 李岩 仇勇 邓关禹 朱丽阳 戴宏伟 李蕾 彭兰 黄河 陈力丹 喻国明
 冷凇 陈昌凤
【营销解析】善经济 | 文化IP 信息流广告 | 情感营销 | 搜索引擎营销 | 禁忌营销  综艺营销 | 会员卡营销 | 社群营销短视频营销 | “她”经济 | 病毒营销 跨界营销饥饿营销 促销营销 
【传播科普】自我呈现 | 生命故事与画像 | 传播学科普 | CMC | 媒介环境学 拟像理论 网络迷因 意义协调管理 符号互动论 | 知沟假说可能性模型 认知基模 社交货币 使用与满足  流瀑效应 信息茧房 议程设置 恐惧诉求 修辞三要素



文中图片皆为网络资源,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若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

cuc_pr@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传说公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